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和培养一般包含了6个阶段,分别是: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咨询师个人成长、咨询师基本功系列-基本功训练、心理应用技术培训心理技能、心理实习基地心理实习申请、心理督导训练督导体验,这6个部分,满足这六个阶段的学习才是一个比较良好的提升和进修途径。
练好基本功,对于我国的心理咨询师来讲,这个尤其重要。据初步统计,十多年来,我们已有150万人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而拿证的咨询师有近50万人。这支队伍竟是国内精神科医生人数的10倍!咨询师在学习心理咨询课程时大多曾满怀激情,雄心壮志,力图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所作为,并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当中许多人很快变得心灰意懒,意欲阑珊,不得不另择职业发展方向。所以,咨询师亟需苦练基本功,才能在心理咨询行业中站稳脚跟。

首先,掌握最基本的提问。弄清楚来访者是谁(Who)、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在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地点在哪里(Where)、由什么原因造成(Why)、与哪些人有关(Which)——6个W,和事情是如何演变的(How)——1个H,为全面收集资料所必需,因而也应该成为一个咨询师的一项基本功,“6W1H”必须烂熟于心,来尽可能全面地获取信息。
“who”,求助者是谁?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为此,咨询师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求助者,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还要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特点、行为模式、情绪变化等内容。尤其是要掌握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消极、是平和还是易怒、是进取还是退缩、是自制还是冲动等及其表现程度。因为不同的性格与发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原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有关,也影响到咨询师所采取的咨询策略。应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了解求助者通常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及相应的习惯做法,因为这些因素有可能成为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根据咨询的实际需要,还应了解求助者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如现有家庭关系、工作、学习、婚恋、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状况等,因为它们往往是求助者发生心理问题的背景因素。
“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在求助者身上或身边发生了哪些具体事情和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具体细节。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咨询中需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比如儿童的某个时期还是现在。这样的事情以前是否发生过,次数有多少?情况如何?
“where”,在哪里发生的?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why”,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表层原因有哪些,深层原因有哪些?
“which”,事情与哪些人相关?在求助者身上发生的事情肯定与求助者自己有关,但往往也与他人相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或同事领导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how”,事情是怎样演变的?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他的情绪、反应行为如何?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
上述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咨询时间有限,咨询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就要注意如何询问,提高问话的技巧。咨询师如能把这个过程变成求助者自己倾诉的过程,就会减少一问一答、求助者被动叙述的现象,同时使这一过程变成有助人效果的活动。例如,共情、诠释、澄清、面质、自我觉察、情感反馈等面谈技术。
心理咨询师需要将纸面上的技巧真正落地,常训练,钻研、体悟每一处细节,反复打磨每一句言语,用心处理每一个表情,仔细深化每一类技巧。心理咨询师在博览众多心理技术后,会找到和自己比较契合的1-2类流派技术,选定后自此成为了自己可以坚守终生的人生哲学。一个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咨询技术投射了他的咨询风格。拥有自己擅长的技术,形成自己的咨询风格,是一个优秀咨询师应该具备的修养。
想做心理咨询师,从心开始需要有热心、耐心、恒心,愿你在助人与自助中找到登天的感觉!